再新電影出發的時候(二):探照新電影的五條路徑

2022 Issue, 192

再新電影出發的時候(二):探照新電影的五條路徑

上期專題為「以台灣新電影作為觀點的影史踏查」,本期則是「探照新電影的五條路徑」。這些線索路徑包括了:剪接師廖慶松再談新電影、早逝導演但漢章(1949-1990)的「腥」電影、劉振祥的《戀戀風塵》電影照片、新電影產製限制與轉型正義,以及新電影的跨國域影響(尤其東南亞),多位作者以新觀點再出發,思考台灣新電影運動在四十年後,究竟留給我們什麼樣的文化與思想遺產。
NT$ 250
雜誌試閱

編輯室報告  001

目錄  002

【專輯】再新電影出發的時候(二):探照新電影的五條路徑


專輯導言 文/童詠瑋 004

廖慶松口述訪談 訪問/王昀燕、李翔齡、整理/童詠瑋 006

浪潮邊緣:但漢章的台灣「腥」電影 文/許耀文 014

不來自電影任何一格:劉振祥的電影照片及紙上展覽 文/陳佳琦 022

誰的新電影,誰需要新電影? 文/孫世鐸 034

外延現象和境外還魂:朝向台灣新電影五十年的未來學 文/謝鎮逸 042

肖像特寫


如夢似幻,如露亦如電:專訪台中萬代福影城老闆黃炳熙 文/房慧真 050

特別企劃:《少年吔,安啦!》的創作時代,及其空間、性別與聽覺的延伸


人與電影的內在關係:專訪《少年吔,安啦!》導演徐小明 訪問/蔡曉松、整理/蔡曉松、童詠瑋 066

台灣新電影長焦鏡頭美學的延續與斷裂:論《少年吔,安啦!》的空間構圖  文/陳儒修 076

同性的想像:《少年吔,安啦!》的兄弟情/愛/欲 文/王君琦 082

叛逆聲道:《少年吔,安啦!》的後設聽覺裝置 文/王萬睿 088

藏品寫真


《一切為明天》:在明天將臨前,追索未明的昨日軌跡 文/童詠瑋 094

專欄


想不到的電影史

有人掉下去了:談《不一樣的月光:尋找沙韻》 文/張亦絢 102

給眼球世代的備忘錄

柏林SiNEMA TRANSTOPIA之死:我們如何重新主張並想像電影放映空間 文/謝以萱 106

影理論史

外於文本?──中國、電影、理論的例外狀態 文/于昌民 110

當代視野


超越時代的使命:訪問UCLA電影與電視資料館館長May Hong HaDuong 訪問、審校/沈昆賢、黎姿孜、王潔瑩、前言/沈昆賢、翻譯/謝汝萱 11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