重探當代視覺生活:關於動態影像博物館

動態影像博物館(MoMI)© Peter Aaron/Esto. Courtesy of MoMI

重探當代視覺生活:關於動態影像博物館

2023 Issue, 196

芭芭拉.米勒 Barbara MILLER

動態影像博物館(Museum of the Moving Image,MoMI)的策展事務副總監,負責督導節目安排、組織展覽,指導博物館典藏與電影、電視和數位媒體相關的物質文化內容。在MoMI的重要展出包括「吉姆.韓森展」、「馬修.韋納的《廣告狂人》」、「圖像電影公司與《2001太空漫遊》的孕生」、「查克.瓊斯的動畫藝術」,以及由安德魯.梅隆基金會資助的「生而數位:通往保存之路」倡議,旨在建立數位媒體永續收藏與展覽的作法。米勒目前也主持MoMI全盤重新構思與設計核心展覽的工作,這項工作得到美國博物館與圖書館服務局(IMLS)贊助。她擁有紐約大學文化人類學博士學位,並曾在福坦莫大學教授博物館學課程。

 

關於動態影像博物館

MoMI的成立宗旨是希望能專注在影視產業,不論是藝術、歷史跟技術方面。在一九八○年代,MoMI所在地原本是一個電影片廠,為了保護電影片廠才延伸建造了博物館,這個片廠一開始是派拉蒙影業於二○年代的紐約成立,MoMI在一九八八年開幕後,在二○一一年歷經大型的擴建計畫,擴建後我們有各種空間可以做展示、放映或舉辦各種教育推廣活動。博物館涵蓋的範圍相當廣泛,包含電視、電影,還有一部分的電玩,我們特別關注觀眾如何跟這些媒介互動。

常設展「幕後」(Behind the Screen),展廳大約一萬五千平方英呎,高度約兩層樓高,是博物館裡最大的展覽空間,我們希望透過這個大型展覽,宏觀並提供不同的角度,讓大家了解整個影視產業發展的歷史。展場中大概展出了一千四百件展品,種類包含電玩、海報、器材設備等等,我們非常強調展覽互動性的體驗,比如配音、剪接、停格動畫等等,除了好玩之外,我們更想透過互動體驗,突顯出影視作品的背後,是奠基於許多人所付出的心血,共同努力才能呈現出作品。


常設展「幕後」ADR配音室© Peter Aaron/Esto. Courtesy of MoMI

除了常設展之外,我們也有兩個特展空間,大概每一年會各有兩檔展覽。特展主題非常多元,廣納各種不同內容,比如有從設計角度去看《廣告狂人》影集的服裝,或從比較藝術的角度去策劃藝術家回顧展等等,有歷史性的回顧、藝術裝置主題,也有技術、科技型的展覽,同時也包含大眾流行文化的內容,即便是大眾文化導向的展覽,我們都希望大家能見微知著,從單一劇集或作品,看到整個產業變化或影視歷史的發展,並不只是讓大家拍照後上傳IG而已。除了歷史性的回顧外,也會關注最新、最當代的藝術家,如何應用媒介去展示或表達最新的作品。

我們新策劃的展覽將討論人工智慧(artificial intelligence,AI)如何操弄像是我們看到的面部表情、影像等等,展覽想強調過去所謂的「眼見為憑」,但在現今的科技及歷史脈絡下,很多時候眼見不一定為憑,你所見的真實並不一定是真實,紀錄片裡影像也未必是真實的紀錄。

展覽主題也涵蓋各種不同的新媒介,除了先前提到的電影、電視、電玩之外,我們也呈現很多新媒體藝術,甚至是動畫GIF圖檔、迷因圖等。如展覽「貓咪如何席捲網路」(How Cats Took Over the Internet,2015),很多人都喜歡在網路上看各種貓咪迷因貼圖等等,但我們用更宏觀的脈絡,指出其中有什麼樣的發展跟角度,或許觀眾看完展覽後,可能會發現對於網路上瘋傳的迷因貼圖,有了更多的問號;另外我們也策劃競選廣告展覽「客廳候選人:總統競選廣告」(The Living Room Candidate: Presidential Campaign Commercials, 1952–2020),透過這些在傳播媒體播送的競選廣告,了解歷任美國總統的選戰,是透過什麼樣的途徑、內容面向並迎合大眾。


「貓咪如何席捲網路」展覽©Thanassi Karageorgiou/Esto. Courtesy of MoMI

二○一三年,芝麻街的創作者吉姆.韓森(Jim Henson)家族詢問我們有沒有興趣典藏《芝麻街》,希望能在博物館裡打造一個《芝麻街》的展覽,介紹其所創造出的一系列布偶等作品。所以我們在二○一七年打造了「吉姆.韓森」展覽(The Jim Henson Exhibition,2017),非常受歡迎,很多人對MoMI的第一印象就會直接聯想到這個展覽,我們也有巡迴展的版本在美國各地展出。

如前所述,正因展覽主題及展品是如此多元,我們會考量每一檔展覽的特殊性,決定適合的展示方法,針對不同的展品類型會有對應的展示方式,如比較小型、脆弱的展品,便會選擇放置於展櫃中;若是大型展品像是服裝、機器等等,就會放置在平台上用紅龍圍起來,但會避免讓展品有高高在上、難以親近的感覺,我們希望能在安全的範圍下,打破觀眾跟展品之間的距離;至於互動式的裝置,使用時間久了就需要維修及保養,我們也會透過妥善的管理維護,讓這些互動裝置能正常運作。


「吉姆.韓森」展覽©Thanassi Karageorgiou/Esto. Courtesy of MoMI

關於展示的方法學,很大部分源自於MoMI創始人蘿雪兒.斯洛文(Rochelle Slovin),在創館時期,她主要參考了展出工業製程的博物館,換言之,當時她在思考展出尋常物件的時候,到底跟展示藝術品有什麼不一樣的方式?這個問題意識,也影響到後來我們的展示概念。一九八八年開館後第一檔常設展,在當時是一個新穎、與眾不同的展示方式,一方面展出了技術設備,還有互動式的體驗,更有委製的藝術作品,這些藝術作品是為了讓大家更了解主題、技術設備等,以現今的角度來看早已見怪不怪,很多博物館也沿用這樣的混合式展示方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