歐俄文學與電影:文字地圖蒙太奇

1999 Issue, 097

歐俄文學與電影:文字地圖蒙太奇

「文學電影」不是什麼高尚的字眼,至少不是文學改編的電影、或有文學家參與的電影就可以一言蔽之,哪有那麼便宜的事?當我們對一部電影運用形容詞時,「詩化」似乎比「文學性」更貼近電影本質一點。「文學性」可能含帶了一些文學的負面影響,如節奏慢吞吞、對白冗長等(當然這些特色也可能造就美妙的電影,如《鄉村牧師日記》);「詩化」則一下使想像飛揚起來,電影的音樂性、繪畫性、跳脫情節邏輯的影像連接、某種無以名之的抒情或辯證特質……都可以放在這個形容詞底下。巴拉贊諾夫的作品給了「詩化電影」一個最有說服力的證明,也在這個專題結束時,給文學與電影的可能關係,帶來許多美好的想像。
NT$ 50
雜誌試閱

國際影壇動態,以及重要電子網站 輯/小宋 008

特寫鏡頭


被放逐者的情書:安哲羅普洛斯的凝望 文/鴻鴻 013

專題:歐俄文學與電影:文字地圖蒙太奇 策劃/鴻鴻


希臘神話的古今之爭:巴索里尼鏡頭下的神話現實 文/呂健忠 018

等待大綻惡之華的芽苞:巴索里尼改編自薄伽邱的《十日談》 文/莊裕安 028

再破爛的字幕匣,也打不敗費里尼:費里尼的《愛情神話》與《卡薩諾瓦》 文/莊裕安 030

面孔與面具:試探皮藍德婁與馬可‧貝洛奇奧的《亨利四世》 文/陳玲玲 032

西班牙的死亡之舞:談《血婚》與《血之沙》兩部電影 文/張淑英 040

歧路上的那隻羊:克萊斯特與侯麥眼中的《○侯爵夫人》 文/趙毓英 044

表現主義下的《茱莉小姐》:史特林堡、修堡與柏格曼的再生緣 文/鴻鴻 046

卡夫卡變形記:淺析《審判》的三種影視版 文/陳奐廷 049

人性的探索:杜斯妥也夫斯基與《附魔者》、《白癡》 文/歐茵西 055

白夜:杜斯妥也夫斯基的小說與維斯康堤的電影改編之間 文/彭怡平 057

聖像與精靈:巴拉贊諾夫的詩化電影 文/蔡秀女 060

電影論述


時間的凝視:安哲羅普洛斯的內在放逐 文/黃建宏 064

搖滾寶貝:九○年代女性搖滾新聲 文/楊久穎 070

打開話匣子


持攝影機的社會運動者:訪安南‧帕渥丹 訪問、校訂/李道明、整理/楊媜雅 076

再現殖民地映像:訪文生‧莫尼肯丹 訪問/整理/蕭明達 083

娜狄亞的村莊:訪本橋成一 訪問/張昌彥、整理/高嘉蓮 087

記錄亞洲


中國電視紀錄片與民族誌影片近況 文/李道明 094

軌跡‧潮流


華語電影一九九八(上):蒙塵的一年 文/聞天祥 100

新感官世界


現實感與喜劇感:三谷幸喜札記 文/湯禎兆 094

漫遊電影國度


印度電影夢 文/彭怡平 110

私人放映室


恐怖:一個夢或是我喜歡的庫伯利克的不快樂和那個時代 文/顏忠賢 116

電影大事記 120

國家電影資料館新書目錄 122

國家電影資料館會員活動 12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