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地影業商標起手式:玉峯影業公司

在地影業商標起手式:玉峯影業公司

 常看好萊塢電影的觀眾,應該對各家電影公司的片頭商標能如數家珍。其中,派拉蒙影業(Paramount Pictures)以五角星環及山峰作為主視覺畫面;星星數量是早期公司所擁有的明星人數,山峰的原型則眾說紛云,其中一說是創辦人威廉.霍奇金森(William W. Hodkinson)在童年家鄉猶他州所仰望的本洛蒙德山脈(Ben Lomond Mountain)。

 同樣地,熟知日本電影的粉絲也不會忘記,日本五大映畫公司之中的松竹株式會社,同樣也利用山作為商標構圖:以常年覆白、日本精神象徵的富士山為底,壓上自帶「松」與「竹」圖案的公司標準字,構成另一幅富含大和底韻的景象。

 在台灣,恐怕只有少數熟知電影發展史的學者及頂尖影迷才會知道,曾經有一家以專業培訓、專業製作自許的電影公司,也以台灣最高峰——玉山為靈感,設計出一幅如宣言般的公司商標。這間公司即是位於新北市鶯歌的玉峯影業公司,由林摶秋導演於一九五七年擘劃動工,一九五八年落成。

 近年來,由於修復技術的提升、影史研究觀念的轉變,過去難被討論的台語片有了重新審視的機會,這也才發現,玉峯影業及所屬的湖山片廠所培育出來的明星人才,其實在影史中也不算陌生,像是到晚年仍持續拍戲的「寶島玉女」張美瑤、在鄉土電視劇中擅演好脾氣長輩的資深演員李玉芬,又如分別在台語片時代初、末期赴港發展的濃眉大眼帥哥林龍松(藝名凌雲)、大鬍子型男吳東如(台語片藝名小林、邵氏藝名韋弘),這些明星的演藝生命之初,都自玉峯出發。

 這個代表企業形象的商標,除了留存在玉峯所出品的作品片頭之外,也作成實體招牌,在入藏於國家影視聽中心樹林片庫之前,一直釘掛於湖山片廠房舍牆面;前述明星演員們青春年華時,便在這座招牌看顧下受訓及生活。

 從正面觀看,招牌尺寸直徑七十三公分,本體為金屬材質,即使構圖單純,卻仍然做出了層次:前景森林、中景山峰、背景藍天,再加上文字「玉峯」,皆為各別組件。邊緣圍繞的滾邊裝飾,亦由金屬片組成,對照電影片頭的呈現方式可知,它們是膠卷上的影格。從拆卸前的現場照片可以看到,襯著平塗天藍色底版的玉山山峰,仍留有銅質浮雕的光澤,而周圍的金屬影格也一起輝映,企圖展現歷久彌新的態度。

 在教育部國語辭典中,「峯」是「峰」的異體字,但若是不明究理地使用正體字「峰」來描述該公司其事其人,往往會被知情的前輩校正。原來,林導演當年選字別有用心,為了傳達頂住天地、登峰造極的象徵意義,「玉峯」的「峯」,山字邊必須要在上方。該公司至今雖歇業多年,但商標背後的故事顯示,台灣人想實現自己講台灣故事的希望,「玉峯」向前走了一步。

 

作者